本文转自:人民网-贵州频道融期策略
金秋八月,刺梨飘香,作为中国刺梨之乡龙里县迎来采收季,一颗颗金黄的刺梨成为农户增收的“黄金果”,也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。
刺梨鲜果。
眼下,在龙里县洗马镇台上村3800亩刺梨基地,村民穿梭在刺梨地里,采摘的鲜果一部分直供订单,一部分送往村里的榨汁厂房,经搅碎、榨汁、巴氏杀菌后密封成袋,直接进行原汁销售。
“家里种了20多亩刺梨,以前只是卖鲜果,后来听朋友介绍榨汁价格高一些,我就花钱买了刺梨压榨机。”村民袁传忠捧着刚包装好的刺梨汁,脸上满是笑意。
群众采摘刺梨笑开颜融期策略。
为做好刺梨的销售和价格,当地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提前做好准备,对接企业拓宽销路,“下一步将结合实际,动员群众发展小型加工坊,提高产品附加值,让鲜果卖得好,农户腰包更鼓。”洗马镇台上村驻村第一书记袁苏梅介绍。
在距离台上村20公里左右的猫寨村,1500余亩有机刺梨也迎来采收期,吸引附近不少群众前来采摘务工,按合作社统一收购,销售到县内刺梨加工龙头企业。
群众采摘刺梨。
“摘刺梨每天能收入200多元,动作慢的一天也有180-190元。”村民沈永金一边装果一边说。在猫寨村,像他这样务工的群众有140余人,每年群众年均增收至少9600元。在当地刺梨成为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。
群众刺梨采收笑开颜。
为做好刺梨的深加工,龙里县的刺梨产业龙头企业提前启动刺梨收购全链条准备工作,设立临时收购点,搭建分拣台,调试好设备,全力迎接刺梨丰收加工。
搬运刺梨上车。
今年,该龙头企业预计收购刺梨鲜果4000吨,鲜果压榨日产能达100-120吨,在产品创新上持续发力,研发多种复合型产品,与王老吉、娃哈哈等企业合作,拓展电商销售新渠道,让龙里刺梨走向全国,“在原汁基础上,开发加益生元、玉米肽的复合型产品,满足不同人群需求,不断拓宽刺梨的销售渠道。”贵州恒力源天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招说。
刺梨深加工流水线。
据了解,龙里县依托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等发展模式,打造环贵阳特色产业县融期策略,大力发展刺梨全产业链,刺梨种植面积达10.5万亩,综合年产能5.3万吨,刺梨综合产值3.7亿元,实现村集体增收,带动群众就业,共享产业红利,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。(文/图 杨潇、冉燕)
益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